全程導醫(yī)網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yī)院/心理頻道:抑郁癥被稱為心理疾病中的“癌癥”,嚴重情況下甚至可以導致自殺或其他破壞性行為,因而給當事人、當事人的家屬及社會帶來極大的生命、財產與心理創(chuàng)傷。
抑郁癥:心理疾病中的“癌癥”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yī)院心理專家梁立桂介紹說,抑郁癥被稱為心理疾病中的“癌癥”,嚴重情況下甚至可以導致自殺或其他破壞性行為,因而給當事人、當事人的家屬及社會帶來極大的生命、財產與心理創(chuàng)傷。正因為如此,抑郁癥已經得到了當事人與社會較為普遍和積極的關注,并且有比較權威和常規(guī)的診斷與治療方案措施。
“典型”抑郁VS“非典型”抑郁
這種由權威機構認定的抑郁癥,我們姑且可以稱之為“典型”抑郁。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典型”抑郁就是“明槍”,多數人都看得見而且知道主動去躲,而且也比較接受,就像崔永元得了抑郁癥大家都知道,而在電影《失戀33天》中,張嘉譯扮演的“大老王”也說:“這么個時代,這么個世界,不得個抑郁癥什么的,你都不好意思見朋友。”這種“典型”抑郁在聚光燈下被嚴防死守,有時候反倒未必會出事。但是,除了這些“明槍”,還有難防的“暗箭”,就是我要說的“非典型”抑郁。
常見的三種“非典型”抑郁
陽光型抑郁
我們知道太陽帶給我們光明,帶給我們溫暖,太陽就是巨無霸版的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別人。陽光型抑郁正是這樣一種人,人前閃亮,人后哭瞎。陽光型抑郁就像嗜好喝咖啡的人,自己品咂吞咽的是苦味,但是依然展現給別人雅致從容和香甜的氣味。心理學家薩提亞指出,這種人是討好取悅于他人的,他愿意滿足迎合他人與環(huán)境的需求,卻忽視了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就像經常受到成年人贊賞的“乖孩子”們,在很大程度上,他們滿足了成人世界的訴求,但卻忽略了自己的童年。
心理學還有一個看起來更加上檔次的專業(yè)術語,叫做“迎合性投射性認同”,通俗來講,就是一個人通過對其他人或者環(huán)境的迎合來實現他人或環(huán)境對他的認可,并進而實現他自己的愿望。比如說,孩子通過迎合父母,在社交場合表現很乖巧,希望之后能順利說服父母買下自己心儀已久的游戲裝備,而父母身為成年人也可能反過來迎合孩子的一些需求,希望孩子在另外一些事情上讓步,不要“玩得過火”。
其實,陽光型抑郁的人大有人在。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人們較為普遍的不自信,人們不相信自己本身的存在就具有價值,就值得其他人的尊重乃至喜歡。人們相信,必須要為他人做事才能交換到其他人的歡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有條件的,人際情感隨條件之滿足程度而轉移,必然發(fā)生異化。
解決方案:我們建議當事人認清自己和核心價值訴求,明確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界限,嘗試主動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并學會拒絕與自身發(fā)展主線相悖的事情。
忙碌型抑郁
這種人的生活中充塞著學習的、工作的、應酬的、家庭的事務,似乎每件事都很重要。但是,每件事最大的價值就是使他忙碌起來團團轉。這種人最怕空閑,各種節(jié)假日或許是他們最痛苦的時候,因為這時候的休閑精神會令他無所適從。但是,一旦問他們?yōu)槭裁疵?,忙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更無言以對。因為很多情況下,他們只是在用一種忙的表象來對抗對自身內在空虛無聊乏味的恐懼,希望借助時間維度上無縫隙地填充來彌補意義維度上的蒼白無力。平時,大家習慣性地打招呼,會問對方“最近忙不忙?”最為常見的回答就是“最近很忙!”很少有人說“最近閑得很!”因為忙起來,時間的被占用,似乎意味著個人價值也在隨之提升,而“閑人”則意味著已經喪失了社會價值,乏人問津,無事可做。實際上,“忙”字是由“心”和“亡”組成的,“亡”通“無”,也就是說“忙”是一種“無心”的狀態(tài),或者說,是“忘我”、“無我”。但是這種“忘我”、“無我”卻并非是一種高尚的或者修煉的境界,而是一種怕“有我”的狀態(tài)。
其實,這種忙碌是本末倒置,因為我們的忙碌恰恰是為了不忙碌,在這不忙碌中享受一份休閑。而忙碌成癮則把作為手段的忙碌錯當成了目的本身。中國傳統(tǒng)繪畫特別講究“留白”技術,就是要讓這空白孕育出無盡的遐思妙境。這種非典型抑郁的人可能非常害怕有一天發(fā)現其所忙碌操勞的一切皆為虛幻。
解決方案:針對這種抑郁,我們建議當事人為日常的學習、工作等“必要的”事務設置時間界限,并給出明確的標準,在時間界限之外,既定標準之上,學會“放下”,即便無聊也必須學會適應,在“虛度光陰”中學會為自己賦予價值。
軀體化抑郁
軀體化抑郁主觀上不接受心理疾患,將心理疾患轉化成軀體疾患。比如明明是抑郁消沉,但是卻表現為頭疼腦熱,腸胃不適,睡眠失調等癥狀。如果直接“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往往治標不治本,事倍功半,因為其根本在于當事人不接納自己的心理疾患,心理疾患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關注和治療,這些疾患便用變幻的軀體疾患方式表達出自己的存在。視而不見,不等于不存在。我們現在對于心理疾患還沒有廣泛的尊重和接納,很多人不好意思承認自己有心理疾患,將心理疾患當作一種難以啟齒的陰暗心理,甚至等同于邪惡,因而懷有羞恥感。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很容易使很常規(guī)的心理疾患演化成我們更愿意明確接受的軀體疾患,就像人們寧可說自己得了腦瘤也不愿意說自己得了精神分裂。
解決方案:針對這種患者,建議“坦白從寬”,不吐不快,和好友閨蜜傾訴一下,對自己肯定是有幫助。
實際這三種“非典型”抑郁都是我們對自己內心的恐懼。陽光型抑郁恐懼我們不被別人接納喜歡,忙碌型抑郁恐懼我們的生命無價值無意義,而軀體化抑郁則是恐懼我們的內心陰暗面?!缎慕洝氛f:“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直面內心的恐懼,擺脫“非典型”抑郁!
徐州導醫(y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