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yī)網 徐州兒科頻道:新生兒溶血病通常是指母子血型不合,由血型抗原免疫后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包括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在我國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發(fā)病較多,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發(fā)病較少。
徐州兒童醫(yī)院血液專家季強介紹說:ABO血型不合以母親血型為“O”型,小兒血型為“A”型者最多見,“B”型者次之,ABO溶血病大多第一胎就發(fā)病。Rh血型不合病兒的母親為Rh陰性血,小兒為Rh陽性血,很少第一胎發(fā)病,如母親有輸血史,小兒可第一胎發(fā)病。
新生兒溶血病的癥狀輕重差異很大。一般來說Rh血型不合者癥狀重,ABO血型不合大多癥狀較輕,少數癥狀重。溶血嚴重者出生時已有嚴重貧血,全身水腫,可發(fā)生心力衰竭,有的甚至為死胎。小兒常在出生后第1天或第2天出現黃疸,迅速加重,黃疸出現越早,發(fā)展越快,病情越重。ABO溶血病兒多為輕度貧血,Rh溶血的小兒貧血嚴重,可導致心力衰竭。大多數病兒除黃疸、輕度貧血外無其他表現,嚴重者有吃奶減少、嗜睡。小兒還有肝、脾臟腫大。如果溶血較重,血中膽紅素濃度達到340μmol/L以上,可能發(fā)生核黃疸。
如果小兒黃疸出現早,很快加深,由于新生兒血腦屏障功能差,血中膽紅素高達340μmol/L以上時,就會發(fā)生核黃疸(即膽紅素腦病),損害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幸存的小兒留有腦性癱瘓和智力發(fā)育障礙等后遺癥。如果母親過去有不明原因的流產、早產、死胎,或上一胎有新生兒重癥黃疸,或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者,應警惕本次妊娠有母子血型不合可能,要做好產前檢查。
徐州兒童醫(yī)院血液專家季強介紹說:如果母親為“O”型或Rh陰性血,應在懷孕28、32、36周分別到醫(yī)院檢查抗體和抗體濃度,如果抗體為陽性,抗體濃度高則小兒發(fā)生溶血病的可能性極大,可給母親服用退黃中藥,生產前1~2周加服苯巴比妥可減輕新生兒黃疸。
發(fā)生新生兒溶血病,特別是Rh溶血可能性極大的產婦,如果腹圍過度增大,體重增加超過正常,在懷孕35周以后應到醫(yī)院檢查羊水,如果羊水中膽紅素濃度含量較高,其他檢查說明胎兒肺臟發(fā)育成熟時,可在35~38時引產,存活率較高。生產時應做好搶救準備,防止小兒發(fā)生新生兒窒息,胎兒出生后盡早結扎擠帶,可減輕黃疸。出生時或出生后12小時內有嚴重貧血、全身水腫和心力衰竭的病兒應立即給氧、利尿、強心治療,情況穩(wěn)定后盡快換血。一般小兒使用藍光照射,用加速膽紅素代謝和排泄的藥物,例如苯巴比妥、激素、中藥、白蛋白或血漿等可使小兒黃疸逐漸減輕。如果血中膽紅素超過340μmol/L時應給小兒換血,防止引起膽紅素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