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我們與周圍的人相交流的前提,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寶寶突然變得口吃了,這很讓家長們著急,那么引起寶寶們口吃的因素都有那些呢?我們又將如何來改變寶寶口吃的毛病呢?
寶媽:寶寶突然口吃了,啥原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寶雖然才三歲,已經能背不少唐詩了,這讓寶媽開心不已。寶寶這么小就具有語言天賦,將來一定能靠著嘴皮子吃飯。不光是背唐詩,小寶和人正常交流時也能說出不少小人精的話了,寶媽聽了更加開心。
到了該念小托班的年齡,寶媽滿心舍不得地把寶寶送進了小托班。班里的“教學”很輕松,小寶每天和同學們玩得也很開心。但半個月后,有一天晚上寶媽回到家時,帶回了小寶最愛吃的綠豆糕。哄小寶只要背三首唐詩就讓他吃個夠。誰知道小寶放下了手里的玩具小汽車,揚起小臉憋得通通紅,卻一個字都背不出來。寶媽納悶了,小寶這是怎么了?“白日依山盡,下半句是什么?”以為小寶只是暫時性“大腦缺氧”,寶媽開始循循善誘。“白……白白日……”好不容易小寶憋出了幾個字,還重音結巴著。一邊結巴著,小寶一邊站了起來,“那那那里有個好東西。”一個“那”字寶寶重復了整整三遍,后面說話就流利了,而且發(fā)音也挺準確的。
寶媽當天晚上就失眠了一整夜。寶寶怎么會突然結巴了呢?第二天起床,寶媽幫小寶穿衣服時又開始了實驗性的“演練”。“寶寶,今天是星期幾呀?”小寶一愣,“不不不不不知道。”不僅重復了五遍“不”字,說話時還喘著粗氣,感覺小臉氣血上涌。
寶媽急了,當即就在小寶屁股上打了兩下。“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結巴地說很多不字!”大清早的就被打,小寶一下子就傻了。當天晚上寶媽回家后的“唐詩檢查”小寶依舊是結結巴巴。背不出的時候干脆一下子就躲到了房間里不愿出來,擔心再被媽媽打屁股。
擔心兒子的寶媽在小托班的家長里進行了“人口普查”,這才發(fā)現平時在班里和小寶玩得最貼近的小強是個標準的結巴。“會不會是和小強在一起所以導致小寶才變得結巴了呀?”寶媽不放心了,自家小寶可是個擁有語言天賦的小東西,千萬不能被別的結巴的小朋友帶壞了。
“小寶,以后在幼兒園里不可以和小強玩兒了知道嗎?他是個壞孩子,會帶壞你的。”寶媽開始給小寶洗腦。小寶忽閃著大眼睛覺得非常無辜,他還不能理解這個平時和自己玩得特別投緣的伙伴為什么就是媽媽嘴里說的那個“壞孩子”。同時寶媽還找到了小寶在小托班的老師,要求老師把小寶和小強的座位調開,理由很簡單,“經常和一個結巴的孩子在一起,我們家寶寶不被小強給帶壞成結巴了才怪呢!”
醫(yī)生說:出現結巴的原因很多
寶寶在學說話的時期其實在大腦中已經學會了思考很多事情,但是寶寶因為學習語言的快慢,大腦里思考的事情急于表達,語言又不太完善,最終成了看似口吃的現象,其實這不是口吃,這是語言不流暢,只要大人多加引導,慢慢會好的。如果打罵,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陰影,時間久了孩子就變得內向自卑不愛說話。
像小寶這種情況,寶媽就應該告訴全家人,都不準訓孩子。雖然寶媽著急,但是也不能表現出來,應該每次都耐心地告訴小寶要慢點說,想好了再說。如果他實在說不好,就轉移話題,這樣隨著孩子詞匯量的增加,口吃結巴的現象就會逐漸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