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白米飯會導致血糖升高?徐州營養(yǎng)專家辟謠:無直接關系

  全程導醫(yī)網 徐州保健頻道:近日,一則“白米飯導致血糖升高,應堅決拋棄”的帖子在朋友圈中,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作為主餐的米飯,很多人的餐桌上都會食用。而在高血壓和血糖類型的患者群中,對于是不是吃米飯卻成為他(她)們最為糾結的話題。我市多位營養(yǎng)學科的專家表示,人們對米飯的解讀有些過度了。飲食結構不合理、多吃少動的生活習慣才是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罪魁禍首”。

  糾結:“要不要來一碗米飯”

  至少在10年前,今年65歲的林先生不會想到,他后來會因為“吃不吃米飯”而糾結上一段時間。一直喜歡吃米飯,尤其澆上一些菜湯的林先生,最近好長時間沒有再吃米飯了。原因是他的血糖再升高。

  不久前,因為頭暈,林先生在兒子陪同下前往醫(yī)院進行了檢查,結果發(fā)現其血糖高出了正常值近2倍,而且血壓也到了“臨界點”,有高血壓的傾向。

  “當時,醫(yī)生就交待了注意事項,其中明確米飯和饅頭都不要吃了。”林先生的兒子說,醫(yī)生當時詳細向他介紹了為何吃米飯會對病人的血糖升高有影響。“醫(yī)生說這里的米飯是經過加工精致的白米煮成的飯,因為這樣的白大米纖維含量較少,更加容易消化吸收,所以餐后血糖上漲的速度才會加快。如果身體一直處在高血糖的狀態(tài),沒有進行足夠的運動來消耗,就會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由于醫(yī)生分析的很有道理,因此林先生當時就決定不再吃米飯了,但是他卻忽略了醫(yī)生提到的“沒有進行足夠的運動來消耗”。

  在這段時間內,林先生主要吃雜糧類食物,按照他的理解,雜糧類食物會消化慢,不會那么快的被吸收。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連續(xù)吃了將近半個月的雜糧食物,再去醫(yī)院進行檢查,結果顯示其血糖指標依然沒有明顯下降。

  “米飯也沒法吃,血糖不見下降,馬上都快轉成心理疾病了。”林先生這樣“吐槽”自己的這段經歷。

  不過,在了解到林先生的情況后,從事營養(yǎng)學科研究的張永認為,林先生應該不喜歡鍛煉,如果堅持鍛煉,根據他的營養(yǎng)方法,不會出現血糖升高的情況,“飯后適當運動,即使吃白米飯,也不會直接影響到血糖。”

  傳言:“米飯經常性被黑”

  事實上,米飯“被黑”也不是這一次,而是經常性“被黑”。甚至此前有一個火爆朋友圈的帖子直接將白米飯劃為垃圾食品。

  在這則帖子中,白米飯的升糖指數(食物進入人體后血糖即時升高指標)高達87,與油炸馬鈴薯條一樣危險。而即使是小米、糙米、黑米的含糖量都同樣不可忽視。100克地瓜含糖只有27克,100土豆含糖17克,但是每100克的谷類,含糖卻都在76克左右。

  也就是說,當糖尿病人一碗碗吃著白米飯時,就相當于吃著一碗碗的糖。這聽起來是很恐怖的事情。

  按照網帖的說法,如果吃多了米飯,日積月累,最終會得上糖尿病。而多余的糖,如果沒有留在血液中造成糖尿病,就必定被轉化成脂肪留在皮下組織或者血液中,引起肥胖或者因血管被脂肪阻塞引起的心臟病。

  為此,網帖認為,白米飯幾乎不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只有淀粉和糖,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垃圾食品的定義——高糖、高熱量、低蛋白質、低維生素、低礦物質、低纖維來衡量,白米飯是最符合垃圾食品定義的食物。并由此質疑白米飯是引發(fā)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元兇”。

  對這種說法,很多網友給出了不同聲音。有網友就明確反駁,國人正因為長期以谷類為主食,糖尿病、心血管病的發(fā)病率才遠遠低于以高蛋白肉類為主食的歐美。“網友陳老中醫(yī)”反問,1980年對全國14省市進行糖尿病患病率的調查顯示,糖尿病患病率為0.67%,到現在已超過1億人。這到底是大米飯吃多了,還是大魚大肉吃多了?

  釋疑:米飯這次要“甩鍋”

  根據資料顯示,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研究人員分析了吃白米飯與患2型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聯。白米飯的平均消耗數量在西方和亞洲國家之間存在差異,中國人平均每天要吃四份白米飯,而西方國家的人平均一星期才消耗五份左右。研究結果表明,白米飯消耗越多,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越高,研究人員估計每增加一份白米飯(假設每份158克),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增加10%。

  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吃白米飯一定會導致糖尿病或者高血壓病情的加重呢?結果并非如此。有專家就明確指出,日本人也喜歡吃米飯做成的飯團,為何研究顯示日本人糖尿病發(fā)病率低于我國。

  “近年來,我國肥胖和糖尿病發(fā)病率明顯上升,最主要原因是多吃少動以及不良的飲食結構等生活方式造成的,和吃白米飯無直接關系。”我市營養(yǎng)學方面的專家商學兵先生表示,白米飯的升糖指數相對較高,但并不能就此得出每天吃白米飯就容易得糖尿病的結論。以米飯為主食的人只要吃得適量,大可不必過分擔心因此就會患上糖尿病。

  相關資料表明,日本人雖然同樣以白米飯為主食,但在其飲食結構中,海鮮、生鮮以及少油食品也占了相當比例,而這些都對抑制血糖升高有明顯效果的。同樣,日本人所吃的壽司飯團,是冷卻后的米飯,此時米飯中的“抗性淀粉”增加,可以抵擋淀粉酶的攻擊,不易迅速消化,餐后的血糖反應便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怎樣吃飯才最健康

  專家建議不妨放慢用餐節(jié)奏。首先,狼吞虎咽式的吃飯方式,容易導致體內積食,腸胃負擔加重,減緩腸道蠕動速度。長此以往,容易因消化不良而導致各種腸道疾病的發(fā)生。如果慢慢吃的話,能夠讓食物更好的被消化和吸收,而不至于停留在腸道中造成堵塞,減少腸胃傷害。

  其次,吃飯慢能夠有效減少食物的攝入量,避免過量飲食導致腸道疾病出現。人只有在饑餓的時候才會進食,而這時恰好是食欲最旺盛的時期,為了防止飲食過量造成腸胃負擔,慢慢吃飯是最好的方法,因為大腦神經接收飽腹感信號通常需要約15至20分鐘的時間。

  ■新聞鏈接

  大米并非蛋白質含量越高越好

  近日,首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在三亞舉行,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內的10位院士同臺論“稻”,解答“食米”誤區(qū)。

  誤區(qū)1 挑選大米只看外形

  人們買大米一般都是看外觀。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說,從外觀來說,有些大米會以次充好,把陳米抹上油進行拋光,這樣的大米色澤暗。挑選時可用餐巾紙擦拭幾次,若紙上干干凈凈基本就是好米。

  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說,達到國家優(yōu)質三級標準以上的都是優(yōu)質米,可放心購買。但市場上沒有包裝的散米,建議先少買品嘗后再選購。

  誤區(qū)2

  含蛋白質越高越好

  陳溫福說,大米不是蛋白質越高越好,我們從大米中攝取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非蛋白質。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所所長劉春明說,蛋白質含量8%-10%較合適,蛋白質含量越高,口感越差。

  誤區(qū)3

  只吃口感好的大米

  多數人在買米時,都把口感作為最重要標準。劉春明說,這是存在誤區(qū)的。大米的品質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口感,粳米有彈性;秈米干一點硬一點。二是營養(yǎng)品質,糙米是最有營養(yǎng)的。“一周喝兩次紫米、黑米粥的話,營養(yǎng)更平衡。”現煮現吃最好,盡量不要隔夜再加熱食用。

  徐州導醫(yī)熱線:0516-85707122

亚洲无码一二三区免费影视,亚洲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一,欧美成人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