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聞孩子自殺,讓我想到“蛋殼心理”。
蛋殼心理,顧名思義,也就是一觸即破的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質(zhì)?,F(xiàn)在大多孩子只能聽贊美之詞,聽不得反對意見,對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更是抱有逆反心理;很多孩子外表高傲,內(nèi)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卻不能面對失敗……那么,孩子的這種蛋殼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蛋殼心理的形成也不是一天兩天的,它是多年的錯誤的教育所導致的。在中國,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多年來都是一味的注重書本知識,忽略了孩子行為能力的培養(yǎng)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不當?shù)募彝ソ逃菍е碌皻ば睦懋a(chǎn)生的最根本原因。作為父母,誰也不愿讓孩子經(jīng)歷苦難,尤其是那些在艱苦歲月中長大的家長更是不想讓孩子吃苦。因此,父母總是千方百計為孩子設(shè)計美好的明天;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yīng);對孩子極盡贊美之詞,卻不舍得批評和管教……總之,過分嬌縱、百般溺愛是導致這種心理的最直接原因。
所以說,孩子自殺,絕非偶然,而是錯誤的家教和應(yīng)試教育的結(jié)果。這種教育決不僅僅是導致幾個孩子自殺,而是影響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長。中小學生的這種蛋殼心理對其一生的成長都有危害,這也是他們?nèi)松猛旧系碾[患。
令人擔憂的是,許許多多的父母尚未認識到這些,因此孩子蛋殼心理的形成有增無減。前短時間,我應(yīng)邀為長春市的小學生家長作了一場家教講座。講座結(jié)束后,一些家長把我團團圍住,這個說現(xiàn)在的孩子真不好管,那個說現(xiàn)在的孩子真難教育。一位小學4年級學生的媽媽一臉無奈地說:“現(xiàn)在的孩子是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動輒就以離家出走或自殺相威脅。”可見,嬌縱孩子所引起的負面效應(yīng)已開始困擾千千萬萬的家庭。
父母對孩子的愛毋庸懷疑,但生活是無情的,哪位父母又能保證,你的孩子一生不會受到挫折呢?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也許會有無數(shù)的災(zāi)難在等著他。其實,厄運隨時都會降臨到他的身上,你的孩子又如何承受呢?巴爾扎克說過:“苦難對人生是一塊墊腳石,對于勇敢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則是萬丈深淵。”一個人學不了受委屈,經(jīng)不起挫折,害怕困難,是不可能面對激烈的競爭的。因此,與其為孩子安排一切,不如教會孩子面對一切。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為什么前線的戰(zhàn)士經(jīng)常忍受嚴寒,忍受瓢潑大雨,卻極少患感冒呢?因為那個環(huán)境使他們的機體經(jīng)常體驗應(yīng)激反應(yīng),在體驗這種反應(yīng)的過程中,身體的抵抗力提高了好幾倍。因此,我們不妨給孩子一點劣性刺激,給他一點苦吃。建議父母們在孩子蜜一般甜的生活中加一點苦的滋味,在孩子事事順心的成長道路上“制造”一點挫折。讓孩子學會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學會在挫折面前保持樂觀、泰然處之;培養(yǎng)孩子的韌性和抗挫折的能力,以及受挫折后的恢復能力,還有不向挫折低頭的精神。
幾乎所有的父母在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時,都情不自禁地表現(xiàn)出心疼和難過,并想辦法替孩子解決困難。舉一個最簡單、最常見的例子:孩子蹣跚學步時,摔倒后父母無不疾步上前,扶起孩子心疼地又哄又揉,安慰孩子半天。其實父母的這種態(tài)度只會加重孩子的蛋殼心理。當他再遇到困難之后,他不是面對困境,積極想辦法解決,而是下意識地等待別人的安慰和幫助。在等待的過程中,他會越來越失去面對困境的勇氣,心理也會越來越脆弱。就像孩子摔倒后,若總是得到父母的攙扶,他就會在再一次摔倒之后,趴在那里等待被扶起,甚至本不感到疼也哇哇大哭,以換得大人的愛撫。孩子經(jīng)受的任何一次挫折,都是對孩子承受能力的一次絕好的鍛煉機會,父母應(yīng)抓住這樣的機會,給孩子自己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從而,逐漸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zhì)。
小雞躲在母雞的翅膀底下,永遠也不會長大;孩子偎在父母的懷里,永遠也不會堅強。
給孩子一份理性的愛,孩子才會更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