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頸部腫塊多是先天性疾病 家長學會自查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

 

  全程導醫(yī)網 徐州就醫(yī)信息:由于頸部暴露在外面,心細的家長就會發(fā)現(xiàn)小兒頸部發(fā)生的微妙變化,一些家長會發(fā)現(xiàn)寶寶脖子或耳后突然長出黃豆粒大小的腫塊,或是更大一些的包塊,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會不會是炎癥?腫瘤?還是先天性的一些疾病造成的?

  面對憂心忡忡的家長,市兒童醫(yī)院小兒普外科鄒華新主任醫(yī)師表示,兒童頸部腫塊和成人不大一樣,以先天性畸形和炎癥最常見,而成人最常見的是腫瘤。因此,要根據小兒頸部腫塊的特點分別處理。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治療方案,不同的治療也將帶來不同的預后。為此,鄒主任提醒家長,對小兒頸腫塊應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正規(guī)合理治療是關鍵。

  寶寶頸部長腫塊會是腫瘤嗎?

  專家:多為炎癥和先天性發(fā)育異常形成的腫塊

  鄒華新主任說,在門診,經常會遇到一些家長憂心忡忡地帶著孩子前來就診,他們發(fā)現(xiàn)孩子頸部、耳后等部位長出黃豆粒大小的腫塊,懷疑長了腫瘤或是患上疑難雜癥,緊張地向醫(yī)生詢問孩子的病情。其實,家長有這種警惕性是不錯的,因為有些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結核等,的確可以在頸部看到或摸到腫塊。但對于大多數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來說,這個“黃豆粒”大小的腫塊大部分都是炎癥引起的淋巴結增生,不必太過于擔憂。

  “正常小兒頸部都有淋巴結,常因感冒、扁桃腺發(fā)炎、牙周發(fā)炎等病因而導致頸部淋巴結腫大現(xiàn)象,因頸部炎癥引發(fā)的頸部淋巴結腫大,屬于正常的機體炎癥反應,多會在治療后數周內消失,家長無需擔憂。”同時,鄒主任強調說,提醒家長要重視的是先天性頸部腫塊。小兒頸部腫塊是小兒普外科比較常見的疾病,以先天性頸部腫塊多見,主要為先天性發(fā)育異常形成的囊性腫塊,這些腫物通常生長緩慢、無痛、質軟或有彈性,而且形狀呈圓形或橢圓形,感染發(fā)炎后才會出現(xiàn)腫痛,如甲狀舌骨囊腫、皮樣囊腫、血管瘤、淋巴管瘤、鰓裂囊腫等。腫塊部位也很重要,甲狀舌骨囊腫一般位于頸前部正中央,淋巴管瘤、鰓裂囊腫則以頸側部多見。

  采訪時,鄒主任介紹了一個典型病例:2歲的男童,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右側鎖骨上方有一米粒大小的小凹陷,稍稍一擠壓就會有粘液或膿液溢出,孩子也經常因局部紅腫、疼痛來醫(yī)院就診,有經驗的醫(yī)師就能診斷出鰓裂囊腫合并瘺管,經過B超檢查,就可以確診。此時,如果局部沒有炎癥就可以盡早地手術治療,如果有炎癥必須控制炎癥后方可手術治療。

  常見的先天性頸部腫塊有哪些?

  甲狀舌骨囊腫、鰓裂囊腫合并瘺管、淋巴管瘤以及頸靜脈擴張癥最為常見

  鄒主任指出,比較常見的兒童先天性頸部腫塊包括:甲狀舌骨囊腫、鰓裂囊腫合并瘺管、淋巴管瘤以及頸靜脈擴張癥。先天性腫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腫塊在兒童年齡比較小時就出現(xiàn),而且在比較長的時間內腫塊性質不會發(fā)生比較大的變化。此外,這些先天性疾病還有哪些明顯癥狀?一旦確診,該如何治療呢?鄒主任逐一進行解讀:

  甲狀舌骨囊腫

  小兒甲狀舌骨囊腫是小兒頸部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這是胚胎期的甲狀舌管退化不全而形成的先天囊腫。腫塊多位于頸前正中,無感染時,腫塊光滑,邊界清楚,一般直徑1.0—2.0cm,可隨伸舌運動而上下移動為其特征。一般無特殊不適,少數伴隨感染者出現(xiàn)腫塊局部紅腫、疼痛。伴感染者可短期明顯增大,引起家長注意。感染后的囊腫如破潰可在局部形成瘺管,瘺管位于頸前正中線上,多反復分泌物溢出。

  孩子如果確診為甲狀舌骨囊腫,應爭取在感染發(fā)生前手術切除。囊腫感染后與周圍組織粘連,解剖層次不清楚,手術時可遺留部分囊壁或瘺管造成術后復發(fā),無感染的囊腫可于病兒2歲后進行手術。在手術中,除了切除囊腫外,還要將舌骨中段切除,同時切除舌骨以上的瘺管。

  “臨床上,如果患兒只是摘除了囊腫而沒有切除舌骨中段和舌骨以上的瘺管,手術后往往會復發(fā),有研究表明,囊腫手術復發(fā)率占4%—16%左右,瘺管手術復發(fā)率占40%左右。約有2.9%可惡變成甲狀舌骨癌。由此可見,切除不徹底,復發(fā)率相當高。當然,我們對患兒的舌骨切除一部分后,家長有些擔心,其實切除對孩子今后的語言發(fā)展不會有不良的影響。所以,我們在手術中強調將囊腫、部分舌骨及瘺管三部分一起切除干凈,確保術后不會復發(fā)。”

  此類頸部手術,市兒童醫(yī)院小兒普外科年平均量在幾十例,專家臨床經驗豐富,醫(yī)療技術精湛,無論是手術的數量還是質量,在淮海經濟區(qū)都首屈一指。手術切口小,術后恢復快,贏得廣大患者及其家屬的廣泛贊譽。“在幼兒頸部動手術,風險高,難度大,對技術的要求極為高。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隨訪了解到患者術后復發(fā)率幾乎為零,治療效果還是令人欣慰的。”鄒主任說。

  鰓裂囊腫合并瘺管

  鰓裂囊腫屬于鰓裂畸形,是先天性疾病,由各對鰓裂未完全退化的組織發(fā)育而成。鰓裂囊腫及瘺管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有3個:頸部包快,頸部瘺管分泌物及反復感染。一般家長在無意間發(fā)現(xiàn)患兒頸部有包塊,多數伴皮膚有幾毫米大的小眼,間斷反復流出分泌物,當感染發(fā)炎時,分泌物呈濃水狀,還會出現(xiàn)局部紅、腫、熱、痛,有時伴發(fā)熱,抗感染治療后可好轉,但容易復發(fā)。

  一般確診鰓裂囊腫合并瘺管后應盡早行手術治療。如有感染,則應控制好感染后行手術治療。患兒不一定非要等到2周歲左右,可適時提前手術時間。手術在全麻下進行,腫塊未發(fā)生過感染者一般術后觀察2—3天可出院,如發(fā)生過感染或咽瘺者術后需觀察一周。術后均需門診隨訪。

  頸靜脈擴張癥

  這是一種比較少見的血管畸形,主要表現(xiàn)為胸腔壓力增高時如小兒大聲叫喊、咳嗽、或大聲唱歌時,于頸根部出現(xiàn)一腫塊,上述動作停止后,在平時該處平坦,腫塊消失,也無任何不適感。由于靜脈擴張、壁薄,為防意外情況發(fā)生多需手術治療。近年來,接診過的好幾例患兒,均有典型臨床表現(xiàn),如哭喊、唱歌或是用力憋氣時,頸靜脈擴張者頸根部可見明顯腫塊,頸靜脈擴張者于胸鎖乳突肌處可見一腫塊。胸腔壓力減小至正常時,腫塊能縮小甚至消失。

  鄒主任說,該病好發(fā)于學齡期兒童,男女性別及左右側的發(fā)病率均無明顯差異,大部分病例為單側病變。治療時,單側病變,一般切除擴張的頸靜脈;雙側擴張者,可行一側結扎切斷,另一側多采用自體闊筋膜或人工血管包裹,或雙側均采用自體闊筋膜或人工血管包裹。創(chuàng)傷小,無明顯并發(fā)癥,術后恢復快,一周即可出院回家了。術后回訪的十幾例患兒,治療效果滿意。

  ◎專家支招

  家長可以學著自查寶寶頸部

  “雖然說兒童頸部腫塊中占一定比例的是先天性腫塊,其中發(fā)育異常占大部分。不過,我們也不要忽視兒童頸部惡性腫瘤,如甲狀腺癌、淋巴瘤等。雖然很少見,但預后較差,其發(fā)病規(guī)律與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如發(fā)現(xiàn)有單個、質地硬的腫塊時,還應去醫(y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免誤診。對小兒頸腫塊應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正規(guī)合理治療是關鍵。”鄒華新主任提醒說。

  此外,鄒主任建議家長,平時還可以通過一些手法,學著自查頸部。方法一:仔細觀察,應選擇光線充足、均勻的地方,使頸部充分暴露,端坐或站立于鏡子前,抬頭,仔細觀察頸部有無異常突起的腫塊,注意頸部兩側是否對稱。方法二:仔細觸摸,可用雙手手指的掌面按前后上下的一定順序觸摸頸部各區(qū)域。發(fā)現(xiàn)腫塊后,可根據腫塊的大小、性質對疾病作出初步判斷,還要及時到醫(yī)院診治。

  專家名片:鄒華新,市兒童醫(yī)院小兒普外科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江蘇省醫(yī)學會小兒外科學會委員,徐州市胃腸外科副主任委員,一直從事外科臨床工作及基礎理論研究。熟練掌握小兒外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及部分疑難病的診斷和處理,擅長小兒的甲狀腺、胃、腸及急腹癥等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對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先天性巨結腸和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的肛門重建及術后功能恢復的基礎理論及臨床治療頗有研究。能熟練開展小兒腹腔鏡手術、小兒電子腸鏡檢查、小兒腸息肉電子腸鏡下摘除術。

  專家門診時間:周五全天

  徐州導醫(yī)熱線:0516-85707122

亚洲无码一二三区免费影视,亚洲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一,欧美成人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